《圓圈正義》的作者,是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、“善意的追求者”羅翔老師,在網絡上頗受歡迎,甚至我家電梯廣告都有羅翔老師正義的身影。鑒于司法考試時用的瑞達教材,刑法老師是劉鳳科,故考完試后再也沒聽過此類輔導課,對羅翔老師知之甚少。
感謝大數據把這本書推給我,實在是對胃口,沒讀完就迫不及待留下感謝。此書代序部分邏輯嚴謹,是典型的法學人思維方式,后面收錄的羅翔老師日常隨筆,更是將代序的中心思想剖解為一個善良理性成年人的道德底線。如本書中:“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,通常的情況是,為了好事去努力,也就有可能得到所附隨的前程。但如果只為前程,無所謂好事,很有可能既無好事,又無前程”,這是法學人表達習慣,凡事區分目的、行為、結果,附隨義務等等,捋清前因后果,形成閉環才有所行動,稀里糊涂完成任務,內心都不答應,也不會產生正向結果。
讀完代序后我深刻反省了一把,原來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,都以無與倫比的勤奮為前提,要么是汗,要么是淚,要么是大把大把的好時光。讀別人的書太過輕而易舉,可通過讀書有所成就的人就鳳毛麟角,我們太急切地想要一個答案,想要風光的學位,想要瞬間的博學,想要意氣風發,想閃著金光走向喜歡的人,但現實告訴我們,操之過急便會敗北,他要我們等,要我們交付出足夠的努力,堆砌在沉悶晦澀的時光里,才肯將一切我們想要的東西,一點一點遞送至我們手里。好書的力量在于啟發,而堅持的時間越長,甩開同齡人的差距就越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