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觀歷史,有很多偉大的文人騷客,對孤獨也有深刻的感悟。“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” 柳宗元的《江雪》就是對孤獨境界一種演繹:白茫茫的江面,只有一個老翁,在安靜地獨釣,仿佛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。“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。”王維的《使至塞上》是另一種孤獨的詮釋:蒼茫大漠,寬闊遼闊,自然都處在一種圓融和諧的狀態。中國近代有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在《荷塘月色》里寫道:“熱鬧是他們的,我什么也沒有。”可見,文學家孤獨的境界也是不同的。
孤獨并不是壞事,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有時間思考,靜思時才有機會感悟。孤獨也不是負面的情緒,在我看來,孤獨是一種能力。孤獨是一種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、慢慢體會、參悟的能力,從最平凡的事物中參悟出大道理的的能力。格物致知,降服自己浮躁的內心,一切不向外求,向自己的內心深處探究的能力。只有從孤獨中才能得到內心的寧靜與升華,進而產生心流的能力。
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人才能是一個可以欣賞別人的人,才能做到隨喜贊嘆。恰如其分的孤獨是勇于直面自己,接納自己,接納自己的錯誤,當作人生經歷的一部分。
孤獨是人生的高級狀態,自尊心越高的人越不怕孤獨;孤獨但不等于寂寞,正如楊絳先生所言:我們增如此渴望生命的波瀾壯闊,到頭來才發現人生最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。學會隨喜欣賞,悅納自己悅納他人,享受恰如其分的孤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