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站在人生中途回望,才驚覺同齡人早已走出了千差萬別的軌跡。有人在婚姻里摔了跤,帶著傷痕重新整理行囊;有人守著兒女繞膝的煙火氣,把日子過成了暖暖的粥;有人在名利場里步步高,西裝上沾著星光也沾著疲憊;有人拋卻俗務踏遍山河,鏡頭里藏著雪山與海風;也有人正與病痛拔河,在深夜里數著點滴盼天明;更有人在失業的十字路口徘徊,把嘆息藏進未熄的煙蒂里。
原來人生從沒有標準答案,所謂意義,或許就藏在這些各有滋味的活法里。
活到此刻才恍然,健康這副皮囊,是唯一真正屬于自己的鎧甲。其余的功名利祿、愛恨嗔癡,不過是暫存人間的行李,遲早要在某站下車時輕輕放下。這一路,誰不是嚼著黃連趕路,也捧著蜜糖偷樂?該扛的責任咬著牙擔起,該放的執念學著松松手——就像換季時整理衣柜,騰出空間才能裝下新的陽光。
不必總盯著別人的高光時刻,人生從來不是百米沖刺,而是一場漫長的徒步。活得久,才能看更多云卷云舒;活得透,才懂平淡里藏著真味;活得自在,方不負來這人間一趟。
哪有那么多萬事如意?不過是把“求不得”調成“過得去”,在煙火日常里找幾分甜。能按自己的節奏呼吸,為喜歡的人事駐足,便是最好的活法。畢竟,我們終其一生,不過是想活成讓自己舒服的模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