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首簡簡單單應制詩,那句“北斗掛城邊,南山倚殿前”,沒有任何華麗辭藻,卻把我一下子拽回十六年前夏夜的老院。
那夜老院納涼,屋檐低低的壓下來,抬頭竟見北斗七星懸在巷口上空,勺柄斜斜指著遠處的嶂石巖。山影在夜色中朦朧起伏,恰如老人們常說的 “嶂石巖就像守在城邊的陡崖和赤色峰墻”,從前總覺得“北斗掛城邊”是詩人捏造的遙遠意境,那一刻才明白,他們寫的從來都是真山真水。正定古城上方的星空不必浩瀚無垠,能照亮寺華塔屋檐一角就已足夠;嶂石巖不必巍峨入云,能倚在大雄寶殿前、映進人眼,便是它最親切的模樣。
這一切原本也不需要抒情。航拍鏡頭下的華北平原上,古城與嶂石巖不過相距百公里——星光走過這段路,只需三分之一秒。隆興寺的香火與嶂石巖的石英砂巖,反射的是同一縷月光;環衛工頭盔上的反光與啟明星同時亮起;地質錘敲下巖塊的剎那,驚起的麻雀正掠過唐代鐘樓。
今夕何夕?古城遺址已承加固之工,明時城墻亦復舊貌。城垣依舊,明月依舊,星光依舊,唯舊時老院杳然無蹤。高樓林立,隔斷了山郭相遙望的意趣;日常奔波里,也多了許多瑣碎的 “不得不”。偶得閑暇抬首,雖不見當年城郭輪廓,星月卻依舊穩穩地落在人間煙火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