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為何下這么大的力氣促進汽車消費?因為汽車行業市我國經濟支柱型產業。
據統計,汽車類消費占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了十分之一,占GDP比重超過了4%,如果考慮到汽車產業的上下游拉動的像鋼鐵、機械制造、能源、金融等行業的影響,汽車及其相關產業估計占到GDP比重15%以上,這對帶動就業意義重大。
商業部數據顯示,一個汽車產業崗位至少可以帶動相關產業7個就業崗位,每賣出一輛車可以拉動至少近百人的就業,所以汽車工業也有工業制造業的王冠之稱。
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是否強大,汽車工業是最重要的指標了,同時由于汽車工業的產業鏈門檻相對更低,更有利于普通中小企業進入該行業帶動經濟發展,然而今年以來,受新一輪疫情的沖擊,全國汽車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,尤其是3月以來,吉林、上海等汽車工業重鎮受到疫情影響,相繼停工停產了。隨之引發了供應鏈危機迅速蔓延至全國,4月我國汽車銷量同比、環比都呈現了腰斬的狀態,銷量跌破120萬輛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月度的新低了,其中商用車銷量同比大跌了超六成。
面對這種現狀,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汽車消費,影響的不只是銷量和利潤而是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。
因為汽車行業的重要性,在國外一旦碰上汽車行業總體不景氣,別說救市直接出手挽救汽車企業也都是正常的事,比如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通用汽車面臨破產,美國政府直接出臺了不良資產救助計劃耗資4218億美元就是為了救活企業。
我國如此大規模救市政策上一次還是在2008年,當時國家層面也推出了購置稅見證和汽車下鄉政策,到2009年乘用車銷量突破千萬輛達到1033萬輛,同比增長了53%。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,而這次雖然政策力度更大,但受疫情影響很對行業收到波及,導致很多人收入下降了,再加上今年油價不斷上漲,新能源車型價格也在不斷上漲,可能除了一些剛需消費者外,更多的人很難改變觀望的態度,但整體來說,這一輪真金白銀的補貼對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,也希望在這些利好政策的影響下,作為我國經濟支柱型的汽車產業能快速恢復發展。